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7.2%这个数字最近火了。11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工人日报》全文刊登了李克强在1021日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经济形势。报告中提到:“我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需要7.2%的经济增长。我们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

事实上这不是7.2%第一次出现。在7月中旬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指出“稳增长实际上就是要保就业。据权威部门测算,我国现阶段要保就业,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经济增速就不能低于7.2%。”

看来7.2%这个数字确实是非常重要,无论是保持登记失业率在4%还是保持调查失业率在5%(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的区别,请见人保部的回答以及百度百科),总之GDP增长不能低于7.2%。那这个数是怎么来的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是怎么反复计算得出7.2%这个数字的呢?我花了一点时间做了点搜索,并没有发现人社部的相关研究,其他提到7.2%的研究论文也寥寥无几。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在他的研究中不断提及了7.2%的经济增长率。

在《中国经济今后10年可以实现怎样的增长率?》一文中,蔡昉教授指出,“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GDP的年平均潜在增长率分别将降低到7.2%6.1%。在另外一篇文章《人口因素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中,蔡昉教授指出“宏观经济不好的定义是指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实际上,2012 年中国经济虽然没有达到8%的增长率,但它并没有低于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说在实际增长速度没有低于7.5%或者7.2%潜在增长率的时候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潜在增长率的前提就是假设充分就业,其含义就是在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可能增长速度,高于潜在增长率就不会出现周期性的失业。”

尽管我无从验证蔡昉教授是否参与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的研究,但他所说的“实际增长速度不低于潜在增速7.2%的时候就充分就业了”,某种程度上和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我国现阶段要保就业,经济增速就不能低于7.2%”不谋而合。

蔡昉教授7.2%的结论基本来自于《中国经济今后10年可以实现怎样的增长率?》这篇12页的论文,我们不妨看看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到。

文章首先指出,“我们根据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趋势,对投资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做出一定假设之后,估计了中国GDP的潜在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

 

 

具体来说,这三条假设是:

假设一:假定未来10年投资平均增长率将趋于降低, 2012-2020年中国平均投资增长率约为13%

假设二: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假定劳动力市场中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与2009年中国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保持一致,即NAIRU=4.132%

假设三: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但仍保持相对较高水平。2011—2015年中国平均每年的TFP增长率约为3.10%;2016—2020年平均每年TFP增长率约为2.70%。

所以,基于这三条假设,蔡昉教授计算得出“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GDP的年平均潜在增长率分别将降低到7.2%和6.1%。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这种研究应该越多越好。但如果将这个研究结论作为政策指导的话,那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如果这三条假设和实际情况不相同的话,那么潜在增长率就会发生变化。举例来说,为什么平均投资增长率是13%呢?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已经投资过度并带来了很低的回报,而低回报投资的结果是潜在的坏账不断增加,中国很可能需要把投资下降到一个比13%更低的水平。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潜在增长率就比7.2%低了。

其次,就业和GDP增速的因果关系并不是这么清楚。所谓的“奥肯定律”指出,“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一根据美国数据所得出的经济学定律在中国并不是非常显著,蔡昉教授本人就写过一篇文章指出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保持充分就业需要7.2%的GDP增速”和“GDP增速超过7.2%就可以保就业”的逻辑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增长都能创造相同的就业,如果认为只要GDP不低于7.2%就可以保就业的话,那可能会继续犯下过度投资的错误,因为毕竟对于政府来说投资是创造GDP最容易的方式。

第三,和很多讨论经济增长的文章一样,这篇文章并没有讨论债务。这也难怪,因为宏观经济的传统模型中都没有考虑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但对债务的忽视已成为宏观经济学近几年广受诟病的一点。当债务水平以不可持续的速度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的时候,经济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了。目前中国总债务水平已超过GDP的200%,如果为了实现7.2%以上的GDP增速债务要继续每年增长15-20%的话,这个代价未免太大而且不具备可持续性。

最后,就目前来看,7.2%的说法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我无意对蔡教授表示任何不敬,相反我非常尊重蔡教授的研究并认为这种研究应越多越好。但如果只根据这一篇12页的论文来作重大决策的话,未免就不够慎重了。

话题:



0

推荐

影子中央银行

影子中央银行

15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影子中央银行”是每周六于北京大学举行的讨论会

文章
  • 文章归档
2013年 15篇